云在青天|中古《维摩诘经》的多元理解: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2024-08-07

1.jpg

 

2024年8月5日,福建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副教授杨祖荣于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大般若堂进行讲座。讲座主题为“中古《维摩诘经》的多元理解: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面”,柯桥区佛教协会会长法弘等相关领导出席。听众有柯桥区各佛教场所负责人、2024年佛教教职人员第一期培训班学员、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学僧、报名社会人士等。

 

2.jpg

 

杨教授从《维摩诘经》的译传、注疏、文学与维摩变相四方面指明《维摩诘经》的中国化历程。

 

3.jpg

 

在《维摩诘经》的译传方面,杨教授按照时间顺序,结合七种《维摩诘经》译本,和七种译本翻译的起因、翻译的变化与翻译的特点,梳理《维摩诘经》的流传的特点表现和背后的规律。借此,杨教授指出,唐代时士大夫维摩信仰与世俗维摩信仰存在合流的情况。

 

随后,杨教授对《维摩诘经》的传世注疏与敦煌文献中的注疏进行列举整理。

 

4.jpg

 

而在《维摩诘经》与文学方面,杨教授列举了大量对《维摩诘经》感兴趣的僧俗人物如谢灵运、萧子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文人及支遁、吉藏、智顗等僧人,以及他们与《维摩诘经》有关的诗文或论典,讨论维摩诘在中土文人笔下的形象与《维摩诘经》对于如白居易等中土文人的影响,来说明《维摩诘经》在中国文学方面的中国化过程。

 

5.jpg

 

最后关于《维摩诘经》与维摩变相,杨教授着重梳理了从东晋顾恺之的维摩像,到北魏四种坐榻维摩画像,以及北魏后的莫高窟中维摩变相和它在寺院与石窟中的发展,来展现佛教中国化的又一个侧面。

 

6.png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翔实,是一场围绕《维摩诘经》的知识盛宴,为听众展示了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撰稿:常舟
审核:杨祖荣
摄影: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