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革教授应邀在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2024-06-25

6月21日,陈永革教授应邀在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642.jpg

 

陈永革教授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讲座专题为“明清之际的灯统叙事及其禅风嬗变”。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一、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中国禅典的文本叙事

 

陈教授首先探讨了禅宗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经典文献的书写与传承问题。

 

他指出,禅宗中“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二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禅宗强调悟道不依赖文字,但中国禅宗的发展历程实际上离不开大量经典文本的记录与传播。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20.jpg

 

二、祖统即正统 

 

中国很多宗派通过对“祖统”的解释和争夺,试图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这种“祖统即正统”的观念,也成为中国禅宗内部持续的话语焦点。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38.jpg

 

三、重估“僧诤”:变“僧诤”为“宗诤”

 

陈教授认为,禅宗内部的“僧诤”现象,也是理解中国禅宗发展脉络的重要切入点。这些争论并非禅宗理念的偏离,恰恰反映了禅宗在不同时期因应社会变迁而进行的内部调整与创新。

 

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僧诤”事件,僧诤在禅宗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禅风的嬗变和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26.jpg

 

四、由宗统而统宗 

 

陈教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宗统在维护禅宗内部秩序和统一方面的作用。这种“由宗统而统宗”的企图,体现了中国禅宗在明清时期走向政治化的倾向。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43.jpg

 

五、宗史即僧史 

 

陈教授认为,禅宗的历史叙事实际上也是禅僧个人传记的集合。禅宗史籍往往以禅僧的生平事迹为中心,记录其修行历程、教理见解和社会地位等,并强调个体僧侣在宗派历史中的重要性。

 

因此,对这些“宗史”文献的解读,不仅可以窥探禅宗教团的内部运作,也能深入了解明清时期佛教界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角色。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50.jpg

 

六、宗统与正统:中国正统论的另类表达 

 

陈教授进一步指出,禅宗的“宗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正统论”的一种独特表达。

 

这种“宗统与正统”的关系,影响着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为我们理解明清之际中国正统观念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32.jpg

 

七、宗统的文化伦理辨析 

 

陈教授认为,禅宗“宗统”观念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伦理内涵。它不仅反映了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宗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门派观念的影响,也表现了禅宗在明清时期寻求社会认同和话语权的努力。

 

因此,对“宗统”的文化伦理内涵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禅宗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817.jpg

 

八、宗之大者及其文教化、名教化 

 

最后,陈教授探讨了“宗之大者”这一概念在明清禅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随着禅宗走向政治化,其宗教权威也逐步转化为文教和名教的影响力。

 

这种“宗之大者”的转型,不仅体现在对禅宗内部的思想体系的影响,也深刻塑造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文化格局。

 

微信图片_20240624084757.jpg

 

陈永革教授通过对禅典文献的细致研究,展现了禅宗思想与文化的丰富内涵,内容详实,视角独特,为我们深入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禅宗的历史嬗变提供了新的视角、方向和思路,也为学院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撰稿/持航  审核/明远  摄影/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