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灿副教授应“云在青天——二〇二四年会稽山青年学者系列讲座”之邀,于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大般若堂,为大众带来一场题为“明清时期佛教焰口仪轨源流新探”的精彩讲座。
在讲座中,李灿教授以明清时期的焰口施食仪轨为核心,梳理焰口施食仪轨历史,并将其与仪轨文本的衍变历史相结合,追索仪轨文本的源头,考辨源头文本的传入者。
李教授首先介绍了焰口施食法事在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其与水陆法会并列为中国佛教最为核心的法事活动,并指出,明清与唐宋时期焰口仪轨存在着断层问题。
李教授强调,明清时期所流行的焰口施食仪轨并非直接继承自唐宋时期,而是具有自身独特的源流,表面上,明清时期流行的焰口文本种类复杂,但实际上这些文本都具有一致的内核,从属于相同的体系。
通过比照各明清焰口仪轨文本,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源流,李教授进一步将焰口文本的传入者锁定在关键人物——不动金刚身上。回顾学界现有的关于不动金刚的研究情况之后,李教授根据自己搜集的一系列明清时期乃至现今流传的佛教焰口文本的新材料,再结合焰口文本中咒语的翻译风格、相关历史记载等,重新考辨了不动金刚的相关信息。
基于对不动金刚之生平等情况的考据,李教授最后指出明清焰口仪轨文本的传入不早于13世纪晚期,并且最初在汉地主要传承于元代的各大皇家寺院之中,之后由于护国仁王寺等皇家寺院在元末的衰微,焰口仪轨遂逐渐走入民间,从而使得焰口施食法会在明代广泛流行。
主持人华婷婷博士总结本场讲座从焰口仪轨出发,随即深入到仪轨背后的文本,进而追溯至文本的译者,从而完成了对于焰口文本之源流的全面考察,在这一过程中,李教授理路清晰,考证材料翔实,论证严密,是一次相关研究的优秀示范。
在提问环节,与会听众就焰口的传承、如何通过翻译风格对于文本进行断代、蒙山施食与焰口施食间的关联等问题向李老师提问请教,李老师皆耐心予以解答,双方展开了热烈讨论。
讲座结束后,与会听众纷纷表示本次讲座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深化了它们对明清时期佛教焰口仪轨源流问题的理解,并对李教授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格表达了由衷敬佩。
宣讲者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李灿副教授
主持人介绍
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教务长明远博士
博士后华婷婷
主办
绍兴市柯桥区稽山书院
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
协办
会稽山龙华寺
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中心
绍兴市柯桥区会稽山兜率天